2019年广西南宁副高教师职称评审通过后几时和工资挂勾?
问你所在单位,问何时聘任你?聘任开始时间就是和工资挂钩时间。如果单位不聘任你,这个职称就是有名无实的,不会和工资挂钩。这叫评聘分开。
取消教师职称和工资挂钩,这给教育环境有什么危害?
如果取消了教师职称和工资挂钩,就会给教育环境带来很大的危害。教师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收入,才能够使教育蓬勃发展,取消中小学职称工资是为了建立公平公正的统一收入分配。教师要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要把学生都培养成人才,这样才能够完成自己的使命。教师的工资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不要想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会有什么危害?
如果老师取消了职称和工资挂钩,很多人都不愿意再去当老师了。男生学了这个专业,长大之后要养家糊口。没有了一定的工资和水平,家里面的人就会埋怨自己做了一份没有用的工作,教师的编制优质有很多能够有补贴。在选择了这个专业之后,就要让自己的心跟随着前进,让自己知道如何才能让学生像自己一样。老师有明确的目标,才能抓住学生的表现和学生的吸引力。取消教师职称和工资挂钩有很多的危害,会给教育造成不公平。
老师的待遇好吗?
许多人考教师就是为了让自己以后有一个稳定的工作,但也是各凭能力去教学的。爱拼才会赢,教师潜心的进入到工作当中,学生才会有更好的展现,所以作为一个教师评定还要靠自己的职责,让老师和老师之间没有矛盾,这样学生才会得到平衡。老师如果不愿意去乡下,不愿意去支教,学生就会没有老师。
总结。
这样做的的好处有很多,可以让教育环境变得清明起来。对于那些不想去农村支教,觉得辛苦的人,有了这种制度,无论去到哪里都会明白自己该做的是什么。老师属于事业编制单位,享受很多的工资和补贴,做老师也要担得起自己的责任。
取消教师职称和工资挂钩,会给教育带来影响吗?
取消教师职称和工资挂钩,会给教育带来影响吗?
这种制度会影响教育的发展,教师的积极性会降低。这样一个良好的收入分配制度,本应使我们的教育蓬勃发展。然而,在各地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它却成为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严重障碍。人为地为教师的工作评价设置困难和瓶颈,如英语等级考试、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继续教育的分数、优秀评价和优先评价的情况,甚至个人与学校领导的密切关系,这些都直接决定了教师是否有资格和机会参与评价。
对工作评价实行配额限制,使得公平、公正的工作评价风起云涌,尤其是人为因素的破坏和不公平现象的滋生。职称工资占教师基本绩效工资比例过大,导致各级教师工资水平差距拉大。与普通高级教师相比,中学教师的月薪可以达到2-3倍,这让年轻教师和未被评为高级教师的退休教师感到尴尬。
从负面影响来看,没有职称对工资水平的限制,缺乏一个更加公平的具体标准来拉开差距。收入分配容易陷入平均主义的泥潭,进而直接影响到教师的积极性。没有职称的差异,教师就没有追求职业的动力,工作一步步枯燥乏味,愿意任教的年轻人才将越来越少,这将制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倒退。
综上所述,废除教师职称与工资挂钩,对义务教育的正面影响远远小于负面影响,后果更为严重。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然后,我们可以进一步进行改革。在提高教师总薪酬的前提下,可以相对降低职称对教师薪酬影响的权重,增加激励性绩效薪酬的比例,提高教学经验的薪酬水平,逐步消除职称对教师薪酬的影响。
广西教师2021年获取副高级职称的工资入账了吗
信息如下:目前的职称制度是评、聘分开的
所以评上了教师职称不见得与工资挂钩。只有评上了相应职称,又被学校聘任的,才能兑现相应的工资。
取消中小学职称与工资挂钩会给教育带来什么影响?
工资与职称挂钩的初衷是什么?是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而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是一批教师托门子走关系,搞到了职称,却脱离了一线,成了领导。或者先成了领导,靠关系评上了职称。一线的教师只能望尘莫及。不知,调动积极性从何谈起。
“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光辉看不出来。但我觉得“教师是天底下最有良心的职业”。每个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心里始终牵挂的是班上的那群孩子,恨不得把自己所学全部塞进那一个个小脑袋。一个学校,不需要考勤,教师到上课的时间准能出现在讲台上。教师的积极性需要靠评职称调动吗?
现在职称评审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论文,英语,计算机考试,评审委员会成员优亲厚友,收受贿赂等等,无不散发着职称评审的铜臭气息。
职称评审是一些人玩弄于鼓掌的 游戏 而已。一个馒头扔出去,看老师争来抢去。他们坐在办公室里,喝着茶,看着戏,笑了,笑得那么开心。
职称,原本是 科技 工作者,大学教师通用的技术职称,不适宜中小学老师!中小学不是科研单位也不是研究单位,是传授基础知识、基本素质的教育单位,中小学老师之间,知识面、知识深度差异不大,差异体现在传授艺术手段上,职称工资差根本反映不出教师之间的贡献差异!
教师的工资,应该以教龄为主,加上课时奖励,大家公认做了好事的、给予立功等级 ! 教师取消技术职称,但是必须有荣誉称号,荣誉称号可设立:国家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功勋教师。每三年评一次,硬标准:工龄+三年来的课时+立功等级+守时等级_犯错误次数等等吧,完全可以做到数字化避免人为干扰!我只是抛砖引玉,群策群力,一定能够提出更加完善的方案!
教学水平突飞猛进,教育质量只争朝夕!因为中小学教师职称相当于终身成就奖励,一次得到,终身获利,哪管其水平和操守,得到了就一劳永逸,高高在上偷奸耍滑,不上班不上课小病大养无病 *** ,有利还抢有名还争,秉性难移。国家更高科学技术奖也是一次性奖励,所以中小学教师阶段性出业绩可一次奖励,不必用职称造成校院风气败坏!何况九成多职称得到者手段都不光彩!
取消中小学教师工资与职称挂钩,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现在有些人吐槽职称,吐槽职称与工资挂钩。说实话,职称对工资的影响确实很大,一个教师,从二级升到一级,工资涨了100朵,从一级升到副高级,工资涨800左右,可以看出,职称工资的影响确实很大。啥都相同的两个一级教师,一个忽然晋升到副高级教师,工资猛然多了800多,要是没有意见才是怪事。
现在的教师工作,包括薪级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10%部分,教龄高工资其中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10%都与职称有关。如果是职称不与工资挂钩,那么只能与年限有关了。那样的话,只要熬年限就可以了,工作干孬干好一个样,谁还努力工作呢。
小学教师的问题取消与工资挂钩,或许很多年轻的教师会更加努力的工作。因为本身在工作中他们没有机会拿到职称,困扰很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所以改变现状,很多教师在工作采取更加公平和科学评级制度,让教师付出能够得到相应的评价和福利待遇,那么教师才会努力在业务上努力工作和提升。
现实中职称之所以存在这么多问题,还有很多人为的原因,比如教师有的老师每年努力工作,但是如果不善于社交,不会和领导处理好关系,而有的教师与领导关系十分好,在遇到一起职称竞争的时候,努力工作的教师可能业务成绩上比后一个老师要好,但是如果交给学校领导决定时,难免是很多人为的影响,这样就很多不公平的竞争问题产生,甚至让很多教师开始效仿这样的做法,不好好专研自己的业务能力,而是去搞关系了,所以教师的教学能力怎么上去呢??
所以没有人知道职称背后问题还有多少问题存在,但是现实是很多教师已经对职称已经失去信心,就算不改,很多教师也不会努力争取些什么?
这么看:
一是相信取消职称与工资挂钩是很多一线教师的一个心愿,大家一定会兴高采烈,大家老觉着自己可被职称害惨了,取消挂够,可出了一口气……可是兴高采烈之后,接下来会是什么样呢?
二是工资怎么发放?按教龄,按能力,按成绩,按考试……五花八门, *** 多多……采用哪一个也会有很多老师不满意……接下来,大家更没了主心骨……没有职称,拿什么代替老师的成长成才呢?
三是职称不再与工资挂钩,那么职称评定晋升就没有人参与了……也就没有了学历,资历,教学比赛,教科研,常规教学活动,备课也没用了……像是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了……大家可以想象会是一个什么局面……
四是大家还需要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一下职称赋分标准……看看到底是些什么东西……与我们教学到底什么关系,与我们工资到底什么关系……我们已经厌倦到不乐意搭理职称细则了……或者对照它,找一个替代品……
总之,目前取消职称与工资挂钩,还有一段路要走,取消之前,老师们还得不急不躁,沉住气,稳下心,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追求有趣,趣答教育疑难困惑,随时交流,祝你成功。
我认为会给教育带来消极影响。如果要给教育带来积极影响,只有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建立公平合理的奖罚机制,才能调动老师积极性。
目前在编教师的工资有几部分组成: 岗位工资(职称工资)、教龄工资、绩效工资、基本工资。
如果要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杜绝老师在外有偿补课的行为,就必须提高优秀老师的待遇,大幅度提高绩效工资占比。 让能者上、庸者下。 我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我们学校就实行升学率与奖金挂钩。每名老师带一个班直到毕业。最后以升学成绩作为老师绩效成绩的衡量标准。给与一次性奖励和提高平时的绩效工资。我们年级有一个老师特别出色,他没带一个毕业班,一次性发的奖金就上万。(那是1997年)。那个时候老师们都特别负责,也没有什么有偿补课。都是老师利用寒暑假给班上学习不好的同学免费补课,因为他们的成绩关乎老师的切身利益。
没有了职称工资、绩效工资、绩效奖金,干好干坏一个样,学校里随便教一下,课后再到补习班挣外快。损害的是学生、家长的切身利益,也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
怎么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呢?明眼人都知道,肯定是大幅提高老师的绩效工资、职称工资所占比例。 这一点著名的毛坦厂中学做的更到位,老师薪资直接和学生的高考成绩挂钩。还实行末尾淘汰制,高考成绩倒数的班级老师直接被淘汰出复习中心,去普通班级任教。所以毛坦厂老师的压力比学生还大,学校根本不用担心老师的积极性。同时给老师带来的还有丰厚的回报。
总之,只有明确老师职责,奖罚分明,才能给教育带来积极影响。吃大锅饭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最近一份关于职称的更具权威的文件是2016年11月由中办、国办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
《意见》明确了职称制度的性质定位,充分肯定了职称制度的重要意义。 所以说,任何取消职称制度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意见》确立了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目标:
指出了要重点解决的四方面突出问题,其中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都是针对专业技术人才评价过程中出现的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而作出的积极回应,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
但是,遍览《意见》六部分18条,并不见有任何取消职称与工资挂钩的表述, 可见,将职称与工资分离开来,仍然是目前至少3-5年内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因为《意见》明确的改革任务需在3-5年内才能完成。在这之前,应该不会节外生枝,又去搞什么其他的比如职称与工资脱钩的改革。
所以,还是要劝一劝暂未评上理想职称,有可能到退休也职评无望的教师同行们,放下幻想,积极准备,努力争取,尽量评上才是关键。
尽管职评中出现过各种各样不堪的人和事,一些德不配位、才不称职的人通过不正当、不光彩的手段上了位、晋了级,但那些确有真才实学而又能提前规划、谋定而后动的人也能评上理想职称,不能说所有的人都名不副实。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任期内的所有原始课表、教案、讲稿、教学测评表,有多少人从一开始就留意了、收藏了?有多少人不是轮到有资格评审了才匆忙补齐?明明是真的最后还是搞得像是在备假材料,结果反倒让其他同行质疑。
所以,如果有志于评职称,就对照条件,早日准备,别什么事都怪人,先反省反省自己。
我任教近二十年才评上中级,近年来又深感评高级无望。仔细想想,不全是别人的问题,大多数倒是自己的问题,就算是最为大家不齿的人际关系,为什么有人能游刃有余,而我都四十大几将知天命的人,却始终连这点人情世故也弄不明白呢?
深觉汗颜。
以上所说都发自肺腑,不喜勿骂,文明讨论。
中小学的职称制度改革,能促进教师公平公正吗?
教师职称这一话题一遍又一遍的被讨论!我身边很多教师朋友也是对这个制度深恶痛绝,说起教师职称,它涉及教师的薪资待遇,各种福利水平,最能够确实关联教师的切身利益的,也正因此,往往是教师们最关注的地方。
现在的教师职称设置从高级职称到员级5个等级,很多朋友不是很清楚,具体的划分依次是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力,员级相对应。不同的职称薪资待遇收入方面真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高级和初级的差别更是相差甚大,甚至会影响以后退休的待遇的。
我认为一个学校能不能办好,师资的好坏占90%以上,而用职称来决定工资高低是无法让老师们产生积极性的,从而也影响了工作效率,教师的薪资待遇落差大,会造成老师内心的不平衡心理,进而造成老师力量大量的流失,甚至也会因为争抢职称评级问题,给腐败有机可乘!毕竟其中有着太多人为的因素。
为防止分配不公造成的民生问题进而演变成严重的 社会 问题,对于教师的工资改革真的是迫在眉睫,取消中小学职称工资,建立公平公正的统一收入分配,势在必行!
具体的改革其实可以参照以下几点:
一、制度创新。
二、科学公平公正。
三、制定标准,建立教师工资制度。
而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这一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教师队伍能够越来越优秀。届时教师的枷锁也会卸下,祝教师改革的公平性能够进一步加强,早日实现教师工资体制改革!
放弃一种制度容易,但重建一种制度却非常困难。
如果取消中小学职称与工资挂钩,那么要重新建设一种什么制度来鼓励那些有能力、有想法、有干劲、有实绩的老师呢?如果工资只与工作年限相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显然是不利于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
虽然职称制度运行到现在,确实出现了许多的弊端。但我始终有一种观点,就是不要着急放弃它,可以通过不断改革去完善它。
一是完善评聘标准,充分发挥职称制度的导向作用。向一线教师倾斜;向担任重要工作或额外工作的教职工倾斜;向取得突出成绩的教职工倾斜。二是细化评聘规则,采取积分制并严格执行,并全面公开,接受监督,尽量减少在评聘中人为操作的空间。三是对职称评聘中出现的不正之风加大打击力度,突出公平公正。真正让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并能长期活跃在教育教学岗位上。
无论怎么改革,核心就是能够让对工作有热情、有能力,对孩子有爱心、有办法,真正愿意从事教育工作并取得实绩的好老师受益。
请恕思考不全、言语不周之处。
职称是不是真的不和工资挂钩了,什么时候实行呀?
职称跟工资挂钩啊!
谁说不挂钩了?
不挂钩那工资全一个水平线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