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产类中有什么职称

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等这些只要条件够就可评。评职称论文发表,上九品论文网

微信号:ctkjcq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中科院研究生毕业后留研究所了,那么属于研究员么?那么以后的职称是什么

属于广西植物研究所员工职称,一般是毕业后2年申请助理研究员广西植物研究所员工职称,助研3年后申请副研究员,副研5年后申请研究员。

要是走教学岗位,就是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技术岗就是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要是职员系列,就按人事部通用标准就行广西植物研究所员工职称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职称管理评审制度规定,职称是对技术人员工作能力广西植物研究所员工职称的表述,是由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审的。研究员职称系列包括研究实习员(初级),助理研究员(中级),副研究员(副高),研究员(正高)。

扩展资料广西植物研究所员工职称

职称评审一般事项

硕士毕业会后两年可以申请助理研究员评审,评审通过给该职称,一般硕士是没有问题的。

硕士获得助理研究员三年后可以申请副研究员的评审,主要要求是要计算机等级考试证明、外语等级考试合格证明,技术论文或技术工作总结,主要是三年中从事的技术工作成果,如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参加课题的研究成果等,如有省、部级奖项将增加评审通过的可能性。

获得副研究员职称五年后可以申请研究员的评审,要求与副研相同,主要是对技术工作能力的确认,要有证据证明自己的实际技术工作能力,更好的证据就是成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研究员

[广西]广西植物研究所员工职称,广西植物研究所是什么级别的单位

中科院所有的研究所的级别是什么?

中科院各所的级别是正厅级广西植物研究所员工职称,但是这个级别标准有点高

实际上研究所应该是正处级比较合适

因为中科院有100多个所呢广西植物研究所员工职称,类似各省有100个左右县

基本没有一个正部级单位有100多个正局级单位的

所以中科院的所定为正处级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广西科研所何开招

广西植物研究所位于桂林市雁山区,1935年由我国现代植物学奠基人陈焕镛先生创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之一个自然科学研究机构。1952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1996年接受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 *** 和中国科学院双重领导,全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员结构,结合我所发展需要,特向社会公开 *** 一名编制外聘用人员。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介绍

广西植物研究所位于桂林市雁山区,占地73ha,距市中心24公里,地处北纬25°01′,东经110°17′,海拔180~300米, 位于桂林至阳朔旅游热线上,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1935年由原广西大学校长马君武先生创建,当时归属广西大学, 为广西之一个自然科学科研机构和我国较早的植物学研究机构之一。50-60年代归属中国科学院,称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并于1958年建立桂林植物园,为所园一体建制,70年代下放地方归广西区科委领导,1982年隶属广西科学院,1996年7月实行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 *** 和中国科学院双重领导。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简介

广西植物研究所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前身是生态地植物学组,成立于1960年。经过40多年的发展,研究中心的学科队伍不断发展并逐渐成熟,研究领域由最初的植被调查发展至今的涉及植物生理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植物生态学的各个层面。从经典生态学发展到现代生态学,研究中心围绕植物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和内容,在广西全境的植被分类、分布规律、分区;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的植物多样性研究;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广西特有植物、珍稀濒危植物和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源植物种群生物学研究;重要用材、经济树种的生态学研究;植物净化大气污染的能力和抗污染机理等环境生态学研究领域;大规模工程建设对区域植被与生态环境影响的调查评估;区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战略研究、生态规划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最近十多年来,恢复生态学、生理生态学领域的研究逐渐成为研究中心的工作重点,尤其是在岩溶地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方面开始形成学科优势,承担了一系列国家和地方的重大、重点科技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目前有一支老中青结合、结构较为合理的研究队伍.现有固定人员16人,其中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3人,中初级职称人员10人,在读研究生7人。

植物生理生态实验室初具规模,配备有InteliMet智能型自动气象站、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LAI-2000植物冠层分析仪、LI-3000A便携式叶面积仪及Wescor公司生产的Psypro水势分析系统等先进的实验仪器。

自1960年成立以来,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先后承担了国家和地方重点科技项目近60项、取得60多项科研成果,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在重要著作的编写和整理方面,积极参与完成《中国植被》、《中国乌桕》、《中国森林》、《广西自然保护区》、《广西森林》等学术著作,并在科研工作中不断积累,先后独立或参加编写出版了《广西石山地区生态重建工程技术可行性研究》、《广西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研究报告》、《广西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研究》、《濒危植物元宝山冷杉与南方红豆杉种群生态学研究》、《岩溶峰丛洼地生态重建》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