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是描写什么季节的

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出自宋代诗人曾畿的《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赏析

作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首句写出行时间,“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往往多雨,但现在却“日日晴”,写天晴,也是写诗人的愉快心情。天晴人心也晴,那么明睸,那么开朗!次句写出行路线。诗人乘船去游山去了,“泛尽”了舟,到了小溪的尽头,又换走山路——三衢山中之小道,其乐无穷,其雅无穷,其趣无穷。第三句写“绿阴”,游山归来的路目,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广西]广西黄莺职称,广西黄莺简历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址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址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湖西中路85号,邮编:243041。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MaanshanTeacher'sCollege)简称马鞍山师专,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公办专科学校。2015年获准立项建设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2016年获准立项建设教育部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

截至2020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311人,专任教师28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16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01人,中级职称教师120人。

省级教学名师:张勇军、张程刚、王红艳、李颖、陈平。

省级专业带头人:吴德琴、王红艳、水淼、张红梅、陈平、王结贵、张程刚、鲁兵等。

省级教坛新秀:刘元、陶媛媛、王春、高婷、金晶、王雅婷、甘丽、黄莺、沈婷等。

省级教学团队:语文教育、 英语 教育、 软件技术 、思想政治理论课、 学前教育。

黄莺的主要事迹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广西黄莺职称,柳州航空学校奉命将飞机教导队编成国民军空军第三大队,8月27日,离开柳州北上加入全国空军战斗序列,后到兰州接收新式飞机回到襄樊集训。1938年初,黄莺随空军第三大队开始参加抗日战争。

3月,日军企图先侵占徐州,打开武汉外围门户,整日对徐州进行轰炸。黄莺随空军第三大队奉命进驻孝感,支援徐州。3月25日从湖北孝感飞往鲁南上空,支援国民 *** 军地面部队广西黄莺职称的作战,经过激战,夺回广西黄莺职称了制空权,并摧毁敌人不少堡垒。任务完成后,返航湖北孝感。快到河南归德(现河南省商丘市),准备着陆加油时,突然与北归途中的日机群相遇,敌机共有50多架。敌我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空战。鏖战结果,中国空军击毁敌机7架,其中黄莺单独击落敌机两架,并营救了两架友机脱险。这次战役中国空军创下了抗日战争空战胜利的纪录,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4月10日,国民 *** 军空军第三大队会同第四大队的一部分,一起出击台儿庄前线。归航时,在归德东边上空又与日军大编队机群遭遇。由于中国空军勇猛无比,敌人不支,仓惶逃窜。这次战役中,中国空军共击落敌机五架,而黄莺击落两架,其中一架正是敌军首领加藤大佐。黄莺又为杀敌立下了战功。

1938年夏秋,日军分两路重兵,南北推进,进逼武汉,一路由徐州向陇海线西进而南下,一路从粤汉路北上进攻。因此,南昌就成为中国空军支援东南各战场的重要基地。7月18日,日军由粤汉、陇海两路纠集飞机50余架,从南北两路突袭我南昌机场,妄图为其侵犯武汉扫除障碍。驻在樟树镇的国民 *** 空军第三大队队长陆光球一闻警报,立即率领黄莺等四架飞机,向南昌方向飞去,以援助苏联空军志愿队的战斗。这时,苏联空军20多架飞机正与日军在高空中展开激战。第三大队的四架飞机马上加入战斗。一架单翼96式敌机正紧追一架E-16式苏联飞机,随后有中国空军一架E-15式双翼机来营救。不料在我E-15双翼机的后面又追来一架单翼96式敌机。四架飞机相互追逐,连成一串。由于单翼机阻力小,加速快,双翼机阻力大,加速慢,造成第三架我双翼机与被我尾追之单翼96式敌机的距离越拉越远,而我双翼机与后面追来的单翼敌机则越来越近。当我双翼机向前面的敌机开火,以营救苏联E-16式机时,敌机发觉而仓惶逃走。就在这时,中国空军E-15双翼机突然被从后面追来的敌机击中,笔直往下冲,轰然一声,冲到机场边的泥土里,顿时机身碎片高飞,浓烟一片。中国空军地勤人员飞跑去营救,不幸机体已烧成焦炭,即认不出飞行人员的面目,更找不出他完整的骨骸,只凭机尾几个小号码(P-5873),才知道壮烈牺牲的飞行员是黄莺,而得到他营救的正是苏联志愿空军领队巴比洛夫上校。黄莺牺牲时年仅26岁。

黄莺这种舍己救人的大无畏精神,深深地感动了那位被黄莺营救的苏联上校,他亲自到国民 *** 致敬。国民 *** 军事委员会为黄莺题了一幅“救仁得仁”的挽联,并追赠他为陆军中尉。黄莺的灵柩运回故乡宜山,安葬在宜山公园的中山纪念亭旁。当时,广西各地的群众都沉痛哀悼这位为国捐躯的壮士。

原国民 *** 军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夏威将军曾为黄莺纪念碑题词:“抱峥嵘之壮志兮,夙赋凌云。著战绩于鲁赣兮,迭扫倭氛。洒碧血以殉国兮,英光耀乎日星,竟一瞑而不视兮,浩气充沛乎寰瀛。念同胞之弥恸兮,维桑梓之敬诚。风雨不磨斯碣兮,历亘古而常新。”抗日英雄黄莺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将世世代代铭记在中国人民心中,也将永远激励着中华民族为繁荣富强而奋斗。

三衢道中的后两句诗是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这两句以动衬静,以什么的叫声衬托山里的寂静?

【古典诗词,新鲜解读】

曾几《三衢道中》:衢州山行晚春美景

丁启阵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三衢,指衢州,在浙江省。衢州境内有三衢山。三衢山位于常山县城北约十公里的宋畈乡与辉埠镇,面积11.8平方公里。衢州因三衢山而得名,故三衢山被称为衢州的母亲山。

曾几(1084—1166),字吉甫,赣州(今江西赣州市)人。徽宗朝(1101—1125),以兄弼恤恩授将仕郎。历任辟雍博士、校书郎、应天少尹。钦宗靖康元年(1126),提举淮东茶盐。高宗建炎三年(1129),提举湖北茶盐,徙广西运判,历江西、浙西提刑。绍兴八年(1138),因其兄曾开反对秦桧和议,兄弟同时遭罢官。一个多月后,任广西转运副使。侨居上饶七年,自号茶山居士。秦桧死后,被起用为浙东提刑。第二年改任台州知州。1157年授秘书少监,擢权礼部侍郎。孝宗隆兴二年(1164)以左通议大夫致仕。乾道二年(1166)卒,享年82岁。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他列入江西诗派。诗歌闲雅清淡,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

每年六七月份,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经过长江中下游地区时,该地区会出现持续的阴雨天气。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所以被称为“梅雨”季节。诗人在这个季节行旅,却逢难得的连续晴朗天气,因此心情不错。

黄鹂,鸣禽。也叫鸧鹒或黄莺。喙长而粗壮,羽毛鲜丽,多为黄、红、黑等色的组合;雌鸟与幼鸟多多呈条纹色彩;以昆虫、浆果为主食;鸣声洪亮,悦耳。

这是一首山行即景诗。前两句交代时间、天气与行程,后两句描写山行所见景色。

山行即景,见山见水,因人而异。同样是在浙江境内,东晋名士走在绍兴一带山道上,眼见的景色是这样的:“云生满谷,月照长空,潭涧注泻,翠羽欲流,浮云出岫,绝壁天悬。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山 *** 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曾几一定看见过同样的山川景色,也一定熟知这段相传为著名书法家王献之所说的话。但是,他并没有迷失在这一番辞藻绚烂的话语中。只见他从容不迫,另辟蹊径,随手拈了两样东西,绿阴与黄鹂声,顿令山川妩媚有情。

绿阴不少,黄鹂声不多,四五声足矣。诗人给我们描绘的衢州山行图,是一幅类似速写的图画,简洁而生动,有声有色有人物。读起来,轻松而愉快。

2019-03-1

宜州市历史有什么名人

一、状元冯京

宜州城西龙江北岸的天门山下有一个村落,名叫冯村,也叫冯家湾,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冯京出生于此。冯京自小聪明好学,才华横溢。庆历八年(1048年),冯京参加州试,中解元,次年,冯京参加会试,中会元,接着,广西黄莺职称他参加殿试,中状元,冯京连中三元,人们称广西黄莺职称他为冯三元。中国历史上能连中三元的只有13名,冯京是其中之一。

冯京及第后,先是被任命为监丞。黄佑三年(1051年),冯京被派任荆南府任通判,黄佑四、五年间(1052-1053年)冯京先后在朝中的集贤院、登闻鼓院、磨勘司和吏部南曹三司任中高级官员,后来冯京外调知扬州、转调知庐州,后调江宁府等地,冯京回朝后,先后任翰林学士、纠察在京刑狱和昭文馆的主官。

至和二年(1055年),仁宗皇帝命冯京继任翰林学士知制造,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冯京为陕西安抚使,治平三年,冯京奉调回朝充群牧使兼昭文馆的主官。熙宁七年冯京回朝后,先后被任命为给事中、正议大夫等职位,元丰四年(1081年),以观文殿学士、光禄大夫出知河阳府。

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冯京被授青光禄大夫,次年被任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元佑五年,被授检校司空,改任彰德军节度使,此后,冯京改知陈州、改授宣徽使等。元佑九年,冯京病逝。

冯京为辅佐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大臣,在政事、武功等方面均多业绩,冯京一生多次外调内迁,饱经宦海风浪,其身不倒,确有过人之处,著作有奏议十三卷、《潜山文集》一部,其诗词、书法散见其他书籍,原著多已散失。

宜州天门山上有冯京祖墓。山麓旧有冯家祠,州城及城南南山寺旧有崇祀冯京的三元祠、乡贤祠、三贤祠,均先后圮毁。今宜州城西龙江北岸建有冯京公园。

二、冯俊

冯俊,字士彦,宜山(今宜州)人,一生中的许多时间都在宜州以外的地方度过。

1460年,冯俊中进士,被授予刑部浙江司主事、任员外郎中的官职,1472年,被提拔为福建按察副使,此后,他被授予湖广辰沅兵备道一职。又先后担任过广东按察使、山西左使政使、广东左使政使等官职。1492年,冯俊又被提拔为右副都御使,1496年,67岁的冯俊死在四川巡抚的任上。

冯俊天性刚毅,不畏权势,碰上事情敢作敢当,绝不推诿责任,顾恤民情,深得民心。他为官一任、造福四方、冯俊在各地都留下广西黄莺职称了勤政爱民、两袖清风的好名声。他墓志上有两句这样的评价广西黄莺职称:"都宪丰功大业,可谓当世之伟人。参议君老不忘亲,可谓当时之孝子矣。"这可作为冯俊一生的写照。

三、学人余心孺

余心孺生性聪慧,博闻强记,博学多才,在琴棋书画上深有造诣,且工于诗词古文。

康熙二十一年,满腹才学的余心孺被授延津知县一职。余心孺为官清正廉洁,深得人民的敬仰、拥戴。他所著的书目有:《道学渊源》、《天笑集》、《詅痴梦草》。《道学渊源》一书是余心孺侯选京华三年间所写的,其自志之:"余侯选京华,滞迹三载,穷愁著书,谬注河图洛书、洪范周易oooooo统名之曰《道学渊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余心孺对道家亦有深刻钻研。《詅痴梦草》一书,收集了他的古文杂著,共十二卷,这部书在他死后百余年的道光末年还有人争相抄阅,永葆青春。但此书后遭兵火焚毁,现已不复存在。余心孺在《天笑集》自序中有"天笑集世诚笑孺,毋孺自笑,孺自笑,终身付之一笑"句,这何尝不表现出余心孺能够对天而笑的勇气和洒脱广西黄莺职称

四、空军抗日英雄--黄莺

黄莺原名黄廓,生于1912年,宜州市龙头乡九磨村人。1932年,志存高远的黄莺考入柳州航空学校,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柳州航校奉命编为空军第三大队,黄莺任第八中队飞行员。1938年7月18日,日寇出动大批飞机袭击南昌,苏联空军志愿队联合黄莺所在大队对日展开激烈空战,战斗中黄莺之机为营救苏联战友志愿队领队巴比洛夫上校之机得以脱险,不幸自己机尾被击中坠落,机毁人亡。黄莺的壮烈牺牲,军事委员会极为重视,题赠"求仁得仁"表彰英烈。如今,宜州市文物管理所还保存着一块蒋介石所题"碧血忠魂"的半截石碑。黄莺还受到李宗仁、白崇禧和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夏威等高级人物的题词表彰。

在黄莺灵柩由武汉回宜山过程中,各地党、政、军、学、商及群众前往车站设灵祭奠,以慰烈士英灵。宜山各界人士在中山公园中山纪念亭设灵堂公祭,极为隆重。1988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 *** 确定黄莺为抗日烈士。

五、壮烈殉国的谢骙

谢骙,原名谢家骙,宜山县(今宜州市)庆远镇管家巷人,其父谢廷辉,一度担任宜山(今宜州)劝学所所长。谢骙15岁应募入广西军队当兵,1932年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之一分校,毕业后分派部队任职。1936年升任连长。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桂系第七军参战,1937年8月在淞沪战役中右手负伤,被送往杭州治疗。随后,升任第七军一三八师四一四团团附兼二营营长。1939年11月,谢骙加入中国 *** 。

1940年4月,由于武装暴动未遂,谢骙被迫离开安徽到达淮北抗日根据地,进入抗大四分校学习并担任大队长,1940年9月,调任淮上行政公署二科(民政)科长。1941年2月,谢骙调任蒙城县抗日民主 *** 县长,至1942年冬,谢骙先后担任皖东北保安司令部参谋长、淮上行署民政处处长等职。1943年1月,谢骙出任泗阳县县长,他除了把主要精力放在搞武装斗争上外,还重视加强政权建设,他在《保政权中的三三制》、《对行政公署领导上的意见》中,对整个淮北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提出一些很好的意见,受到根据地领导重视。谢骙性格刚毅、待人爽直诚挚,遇事不避艰险。但每流于固执,因才自负,易激切偏颇,在泗阳反特案件中处理不当,造成牵连人数众多的错案,被撤销县长职务。

1944年3月27日,谢骙在率泗阳七大队一部与日寇的激战中壮烈殉国。

六、旅行家徐霞客

1637年,52岁的徐霞客首次进入广西来到宜州。1638年,他从宾阳、上林、忻城等县境内于二月二十六日到达当时的永定土司长官署所在地(即今天的石别镇三寨村),从此开始了他在县境30天的旅游。其中入境到三寨村一天;在县城及郊区各地19天;游多灵山往返3天;在怀远镇、德胜镇各地7天。

在县境,他到过北山、南山、九龙山、料高山、石山村后山等10多个大小山岭,经过龙江、小环江、五拱桥水、九龙潭等10多条江流、小溪和几处水潭。游览过龙隐岩、双门洞、卢僧洞、蚺蛇洞、九龙洞、白龙洞等10多处岩洞和香山寺、南山寺、西竺寺、雪花寺、黄山谷祠、龙隐庵、观音阁、玄帝殿,德胜镇的玉皇阁、莲花庵、福山寺等20多座寺庙庵。在他所著的《徐霞客游记》一书中,关于在宜山县(今宜州市)境旅游考察的记述占41页,计2万多字。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徐霞客在家病逝,时年56岁。1985年宜州市在白龙公园建一霞客亭来纪念这位中外闻名的旅行家。

七、文学家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生于1045年6月12日,23岁登进士第,即步入官场,宦海沉浮,59岁那年,黄庭坚在一再遭贬后,被朝廷除名,羁管宜州。

1104年夏天,黄庭坚只身一人来到宜州,从此,宜州和这位文化巨人结下了不解之缘。黄庭坚虽然落魄宜州,但是他在艺术领域里却创作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作品来。如《虞美人o宜州见梅作》:"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地以人名,黄庭坚在宜州的许多诗作,迅速飞出岭南,传遍大江南北,宜州城的知名度也在逐渐变大。文化人的力量还在于可以教化一个地方,黄庭坚来宜州后,他开馆讲学,开了宜州读书之风气,使宜州之名在岭南显扬开来。

黄庭坚殁后数十年,宜州太守韩璧始建山谷祠来纪念他,祭祀他,许多文人墨客从各地来到宜州凭吊他,追寻他的足迹。至今黄庭坚的许多嘉言懿行在宜州还是有口皆碑,为人民津津乐道。

八、郑献甫

郑献甫(1801-1872),象州人,原名郑成。他是晚清一位著名的学者、诗人和词家。史载他天赋优异,嗜学成癖,博闻强记,智力超群。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进士,旋即被授任刑部主事,他目睹官场昏暗,宦海险恶,渐生倦意,在做了14个月的官后,辞职归里。以后"浮现乡里,教授诸生"。其中除了咸丰八年至十年曾在湖北巡抚伍长华幕府中读书、写作外,其余时间都在为教学工作奔波忙碌。他先后在象州、宜山(今宜州)、柳江等书院任讲席,兢兢业业,呕心沥血,造就了大批人才。其中在宜山(今宜州)庆江书院,德胜书院,长达八年,为培养宜山(今宜州)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什么意思?

解释:屋外杨柳呈现一派青翠欲滴的色彩,柳枝迎风飘舞。两只黄莺在柳枝间相互追逐,唱出了悦耳的歌声。诗人给逗乐了,于是写出了“两个黄鹂鸣翠柳”这一有声有色的诗句。再把视线投向天空,看到成行的白鹭在高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好像要与青天相接的样子。这很自然地会使诗人产生“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感受。这两句由近及远,视野辽阔。诗人的眼睛好像摄影机的镜头一般,又转向对面的西岭(即岷山)。这巍峨的西岭,尽是皑皑白雪,千年不化。它像一道雪砌的屏障,横亘西部。西岭虽大,但这个小小的窗口却能把西岭的雪景尽收眼底。诗人用“窗含”句来概括所看到的这幅积雪图,气势非凡。接着诗人的目光又由山落到门前的岷江上,看见沿河停泊着许多商船。这些商船是经常往来于蜀地和长江下游吴地的。草堂附近有个合江亭,由蜀到吴去的人都由此登船。据历史记载,三国时费伟出使东吴,孔明曾在此为费伟送行。他对费伟说:“万里之行始于足下。”后人把附近的一座桥称为“万里桥”。杜甫当然熟悉这些掌故,于是把眼前景物与历史事实熔铸入诗,就得出了“门泊东吴万里船”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