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有那些知名的律师事务所呢?

1、广西创想律师事务所

微信号:jy00200200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2001年6月6日,广西创想律师事务所正式创立。广西创想律师事务所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律所事务所”、“广西十佳律师事务所”、“广西优秀律师事务所”称号,系广西律师事务所“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建设试点单位。

广西创想律师事务所在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核心区——总部基地金融城购置3000多平方米5A级新商务写字楼,拥有恢弘大气的前台大厅、高档雅致办公室办公区、标准规范的模拟法庭、宽敞明亮的会议厅、精美别致的洽谈室、设备齐全的健身房及淋浴间等各种功能区域。

目前,广西创想律师事务所建立Alpha法律智能操作平台、“北大法宝”6.0版法律大数据库、“e律师”律所行政管理OA系统等法律平台库。

2、广西同望律师事务所 

广西望之辩律师事务所是庭立方刑事律师机构,由广西望之辩刑事团队发展和壮大形成,是专注刑事业务的专业律师事务所。 本所业务是在刑事诉讼各阶段提供诉讼法律服务,以及为客户提供包括并不限于刑事风险防控、职务犯罪预防、财富风控、税务风控在内的刑事合规和刑事风控的非诉讼法律服务。

本所由资深刑事辩护律师、知名刑事风控导师龚振中担任首席律师,本所律师多人为刑法或刑事诉讼法的法律(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具有扎实的刑事理论知识,在《中国律师》、《广西律师》、《南国早报》、《法治快报》、新华网、人民网、法制网、中国律师网、中国刑辩网等专业报刊和媒体发表过数十篇专业论文。

近年多次参加中国刑事高峰论坛、中国西部律师发展论坛、尚权刑事辩护论坛、庭立方刑事风控高级讲师培训班和高级出庭辩护技能培训班及年会论坛、中加刑事司法制度改革与辩护交流会等,并作主题发言和交流发言。

3、广西万益律师事务所

广西万益律师事务所成立于1996年1月,原名广西三和律师事务所,后更名为王莹文律师事务所,2010年变更为现用名。

万益总部设在广西首府南宁市,在新加坡、来宾市、防城港市、贵港市、北海市、柳州市设有分所。秉承“高效、优质,共建、共享”的理念,万益不断发展壮大,拥有约260名律师及专业人员、7000多平方米的办公面积、一体化的管理制度及软件,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

万益组建10个专业部门:房地产和建设工程部、公司业务部、高端民商事争议解决部、刑事辩护部、行政法律部、金融证券部、涉外及海事海商部、家事与财富传承部、综合业务部、案件执行部。

4、广西广合律师事务所

广西广合律师事务所—蔡小桂律师是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广西广合律师事务所资深合伙人,厦门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法学学士,清华大学民商法研究生,2011年荣获广西司法厅、广西律师协会“广西优秀律师”称号。

蔡小桂律师入选全国律师协会涉外律师“领军人才”,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法律顾问团成员,广西区 *** 局法律顾问团成员,广西法治日报法律顾问团成员,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法律顾问团成员。

广西股权分置改革专家评价审核委员会委员,广西律师协会公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律师,广西青联委员,南宁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岑溪北部湾村镇银行独立董事。

5、广西远东律师事务所

北京大成(南宁)律师事务所(大成南宁)系广西远东律师事务所(广西远东)经广西司法厅批准,于2012年1月整体并入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而设立。

广西远东成立于1993年6月,曾多次被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广西区 *** /广西司法厅/广西律师协会授予“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人民满意律师事务所”、“广西优秀律师事务所”、“广西十佳律师事务所”、“全区优秀律师事务所”等荣誉称号,系广西一流、全国知名的律师事务所。

大成南宁拥有一支优秀的律师团队。70余名执业律师及10余名辅助人员。大成南宁设有公司部、投资并购部、金融部、资本市场部、房地产与建设工程部、诉讼部、涉外法律部、海商海事部等十个业务部门。

大成南宁目前正在为150多家广西境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常年法律顾问服务以及并购重组、破产清算、改制上市、债券发行、基金设立、私募股权投融资、海外投资、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项目融资等领域的专项法律服务。

6、广西刘晰律师事务所

广西刘晰律师事务所成立于1995年12月,是广西之一家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本所现有执业律师22人,实习律师1人,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8人具有研究生学历。

合伙人及其他大部分律师均长期从事律师工作,经验丰富,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擅长处理房地产开发、土地交易、建筑施工、设立公司、企业管理、企业改制、企业股权、资产及债务重组、商务谈判、金融证券、交通事故、劳动争议、婚姻继承、知识产权、刑事辩护等方面的法律事务,以及各类涉外法律服务业务。

专业知识、丰富的执业经验、热情的服务态度、快速的工作效率、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客户提供法律服务和维护其利益,被广西司法厅评为首批全区优秀律师事务所。

[广西]广西凭祥引进副高职称人才,广西高级人才引进

广西:关于实施强首府战略的若干意见

*** 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 ***

关于实施强首府战略广西凭祥引进副高职称人才的若干意见

(2019年11月13日)

实施强首府战略广西凭祥引进副高职称人才,是服务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广西凭祥引进副高职称人才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建设壮美广西的重要举措,是打造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增长极的关键举措。为确保强首府战略取得实效,全面增强南宁市综合竞争实力,带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抓住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等重大机遇,突出城市建设的“形、实、魂”,聚焦强经济、强产业,着力聚要素、拓空间、优环境、增活力,凝聚全区上下合力,共同推动首府南宁快马加鞭、提速发展,提高首位度,引领带动全区高质量发展。

(二)战略定位

——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大都市。持续畅通“南宁渠道”,不断深化交流合作,引领构建中国面向东盟的高水平开放合作新格局。

——“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枢纽城市。充分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作用,提升交通、信息、资金、物流、人文互联互通水平,打造西部地区连接“一带”和“一路”的重要枢纽。

——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核心城市。强化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城市作用,主动对接大湾区先进生产力,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领带动北部湾城市群与大湾区融合发展。

——具有浓郁壮乡特色和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宜居城市。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治理水平,打造成为壮乡魅力彰显、多元文化共生、亚热带风貌突出的生态宜居城市典范。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南宁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比2018年翻一番。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工业支撑作用凸显,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大幅提升,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大都市基本建成;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市集聚力、承载力和辐射力明显提升。

到2035年,南宁市引领带动作用显著提升,经济总量占全区比重力争达到30%。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大都市、“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枢纽城市、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核心城市、具有浓郁壮乡特色和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宜居城市全面建成,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法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人民生活更为宽裕,引领带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作用大幅增强。

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四)做强现代先进制造业。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培植“工业树”、打造“产业林”,持续强化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企业培育工作,发展壮大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现代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区域性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壮大重点产业集群。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抢抓电子信息产业全球布局调整新机遇,大力引进电子信息龙头企业,着力构建 *** 通讯、智能终端、新型显示等产业链,建成承接东部、衔接东盟的重要电子信息产业核心部件研发、制造和供应基地。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重点引进乘用车、商用车等整车和配套项目,建成整车及零部件协同发展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扶持南宁轨道交通装备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建设服务国内、面向东盟的城轨、高铁车辆制造基地。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现代中药、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等产业,区市合作共建广西医疗器械产业园。建设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提升生物制药、化学药新制剂研发制造能力。

加快推动传统产业“二次创业”。大力发展航空交通铝材,把南宁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高端铝产业基地。推动食品产业向精深加工发展,建材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化工产业向高档化、精细化发展。

做强做优工业园区。南宁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激发对外经济活力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国家级开发区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分别把南宁高新区、南宁经开区和广西-东盟经开区打造成为主导产业鲜明、创新体系完备的千亿产业园。以南宁·中关村科技园为基础,创建自主创新示范区。拓展工业发展空间,支持南宁申报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和建设现代工业园。坚持产城融合,加大对南宁各县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快园区人口集聚;促进县区工业园区提质升级,鼓励县区结合自身资源条件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形成“一区一主业”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打造邕宁蒲庙-青秀伶俐-横县六景-宾阳黎塘先进制造业产业带。

“内育外引”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国内外企业落户南宁,广西投资集团、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广西玉柴集团、广西汽车集团、广西林业集团、广西农村投资集团等自治区国有企业要集中资源在南宁布局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培育形成一批产值超百亿的工业企业。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尖”发展,扶持一批有创新优势的高成长性企业快速做大做强,加快形成百亿企业引领、亿元企业支撑、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新格局。

(五)做强现代服务业。坚持强优势、树品牌,加快构建具有首府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大力推动金融开放。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建设中国-东盟金融城,创建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持续推进区域性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区域性货币交易清算中心和跨境投融资服务中心建设,打造金融后台服务基地、财富管理服务基地、金融信息服务基地和金融交流培训基地,建设完善中国-东盟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黄金产业交易市场、区域股权投资市场、区域产权交易市场和资本培育服务市场,加快形成金融要素洼地和金融开放创新高地。加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大力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加快建设一批集物流集散、配套加工、信息服务、商贸展示、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专业市场、物流配送中心,推动建设陆港型、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打造面向东盟和服务广西凭祥引进副高职称人才我国西南、中南的地区物流总部。依托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推进南宁与北海、钦州、防城港等沿海城市的港口协同联动发展,打造南宁港联动铁路线接入北部湾港的江铁海联运示范路线,加快形成以海铁联运为主干的多式联运体系。开展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探索“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联运”新模式。

大力建设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强化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展会品牌效应,提升发展中国-东盟商品交易中心,引进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国内外大型知名会展集团和国际大型会展品牌,培养会展专业人才,深化会展业跨界融合,建设会展企业总部基地,形成面向东盟的大型国际展会集聚区。

大力发展大健康和文旅产业。深化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推进医养结合、体医融合,加快规划建设南宁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等一批健康特色小镇、示范基地、产业集聚区,推动形成环大明山健康产业带,打造区域性国际健康养老胜地。大力发展健身休闲、山地户外、民族体育等运动产业,在邕举办各类重大体育赛事。实施旅游大项目带动战略,推进大明山景区、昆仑关景区、百里秀美邕江、园博园等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建设环首府生态旅游圈,加快南宁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打造中国-东盟旅游开放合作新高地。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一批文化龙头骨干企业。大力发展“互联网+文化”产业,推进特色文化与影视、旅游、会展等融合发展。积极拓展以东盟为主要方向的国际文化市场,着力打造壮乡文化、东盟文化产品交易集散地。

(六)培育发展新经济。以研发新技术、培育新组织、发展新产业、创造新业态、探索新模式为路径,聚焦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绿色经济等新经济形态,把南宁打造成为区域性新经济发展策源地。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抢占数字技术转化为应用的前沿阵地。推动在南宁设立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优化升级南宁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服务东盟的离岸数据中心。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智慧城市等重点项目和支撑平台优先在南宁布局、向南宁集聚,加快5G *** 商用和产业发展,打造区域性数字经济高地。推进先进数字技术与各领域各行业深度融合,重点推动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重大成套装备、工业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家居等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南宁智能制造城。

加快培育平台经济。着力构建平台产业生态,鼓励一批商品市场搭建开放平台与中小商户共享,推动传统交易场景的数字化重构,实现上下游企业和周边服务企业的智能互联。推动生产资料市场与企业开展供需对接,发展“市场+平台+服务”模式,培育形成一批开放、高效、绿色的供应链平台。扶持一批资源集聚度高、产业融合成效好的本地平台经济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互联网平台企业和结算中心。推动完善信用记录、发布、披露、风险预警等制度,构建以市场信用评价为核心的平台经济共治体系。

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重点推动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等研发及装备制造产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和可替代能源产业,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大力推动绿色生活方式,在城市建设中加大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品推广应用,加快废弃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积极发展高效节能家电、绿色家居、绿色餐饮等绿色消费产业。

(七)做优特色农业。聚焦产业振兴,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推动现代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创建香蕉、晚熟柑橘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打造生猪、水果等百亿产业集群。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提档升级,创建和提升国家级、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田园综合体。实施农业品牌振兴计划,培育壮大南宁香蕉、南宁火龙果、横县茉莉花、古辣香米等区域公用品牌,推进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打造高品质“菜篮子”基地。大力打造农业龙头企业总部基地。推进蔗糖、水果、茶叶、木材等农(林)产品精深加工,打造现代都市农业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市。加快建设一批农产品交易中心及农批农贸市场,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地头冷库,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 *** 布局。

三、加快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

(八)深化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进一步畅通“南宁渠道”,高水平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争取更多国家和地区在南宁设立领事机构或商务办事机构,推动中国-东盟博览会服务区域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延伸。推动在南宁吴圩国际机场设立保税物流中心,支持南宁设立国家铁路货运口岸。加快建成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加快建设中国(南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打造区域性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基地。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合作,把南宁打造成为中国企业走向东盟市场和东盟企业进入中国大陆的产业投资聚集地、贸易往来结算地、科技创新支撑地、生活服务保障地。

(九)加快建设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围绕打造制度创新高地、营商环境高地、开放型经济高地、人才聚集高地,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加快转变 *** 职能,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出台相应支持政策,加快发展现代金融、智慧物流、数字经济、文化传媒以及新兴制造等产业,积极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努力建成贸易投资便利、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自由贸易园区。

(十)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围绕主通道完善综合交通运输 *** ,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构建多式联运体系。加快建设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推进铁路玉洞货运场站及联络线建设。开通南宁连接中南半岛国家的跨境公路直通车,加快推进南宁国际铁路港建设,促进南向运输跨境货物在南宁集散,把南宁南站建成西南地区货物出海重要铁路货运编组站。

(十一)推动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推进要素集聚,强化国际合作、金融开放、信息交流、商贸物流、创业创新等核心功能,培育一批有特色优势的产业聚集区,提升南宁核心城市综合功能和集聚辐射带动北部湾城市群的能力。推动与“北钦防一体化”深度联动发展,促进北海、钦州、防城港融入南宁都市圈,共同建设“南宁-北钦防”城镇发展轴,形成引领全区发展的龙头。建立完善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机制,推动南宁对接融入大湾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共建产业孵化器、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科技金融等服务平台,推行“飞地经济”共建共管等模式,加快建设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产业转化的示范区。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交流合作,完善互派干部双向挂职长效机制。

(十二)加快五象新区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家战略平台作用,把五象新区打造成为广西改革开放创新的重要平台和窗口、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示范区。从自治区层面统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解决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新兴产业园、现代工业园发展空间不足问题。鼓励五象新区在与东盟进行现代金融、智慧物流、数字经济、新兴制造产业、贸易自由、人文交流等对接发展中率先探索,高水平打造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对五象新区范围内自治区税收分享部分全额返还南宁市,由南宁市统筹安排支持五象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深化五象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在数字经济、智慧物流等领域的创新合作与融合发展,建设粤港澳合作区。建立简约高效的管理机制,探索推行 *** 雇员制,建立“优绩优酬”绩效工资体系并与中央有关政策做好衔接,推动形成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的人事制度。

四、加快发展要素集聚

(十三)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坚持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对南宁创新机构、研发平台、创业载体、成果转化平台等创新平台体系的建设力度。大力引进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推动南宁在发达地区设立“飞地孵化器”。深化区域协同创新,大力推进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等平台建设。加快建设中国-东盟科技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推动实施重大产业技术攻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对南宁市重点引进和培育的高层次人才、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等的研发费用奖励补助力度。

(十四)强化人才智力支撑。加快南宁教育园区建设,推动一批高校入驻园区。在高级职称评审、中高级岗位设置等方面给予南宁更大自 *** 。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和龙头企业。在南宁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予以收费优惠、物流保税优惠等国际通行权益。顺应产业发展需要,自治区在南宁筹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高校,优化驻邕高校、职业院校布局和学科专业结构。加快推进驻邕高校、职业院校国际化进程,鼓励支持驻邕高校、职业院校以面向东盟为重点,为全区企业“走出去”提供外向型人才。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对南宁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设等的支持力度。

(十五)强化金融税收支撑。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加大对重大产业、新经济等的支持力度。在南宁设立地方银行、消费金融等各类法人金融机构。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企业上市融资、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比重,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力度,做大做强南宁上市企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设立产业、科创等各类基金。允许南宁市对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报经自治区人民 *** 批准后,给予减免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的优惠。

(十六)强化国土空间资源支撑。在自治区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对南宁发展所需的空间拓展予以支持,充分保障南宁市年度建设用地指标占全区四分之一以上。在市域范围内统筹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重点发展南宁大都市区,推进宾阳、横县新型产业经济区和隆安、马山、上林生态经济区差异化发展,进一步优化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支持南宁市科学合理调整永久基本农田。南宁市范围内的自治区本级土地由南宁市统一规划、统一收储。优先保障南宁市新增建设用地需求,持续单列下达五象新区、南宁教育园区建设用地指标,新增单列下达南宁空港经济区建设用地指标。南宁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及市级统筹推进的重大产业和公益性项目,纳入自治区专项指标核销范围。南宁市要大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处置闲置土地,创新开展城市改造更新工作,促进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五、加快区域性国际大都市建设

(十七)打造南宁大都市区。适应城镇化发展趋势,向南向海拓展南宁发展空间,合理扩大城市规模。加快建设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城市和特大城市,优化调整行政区划,科学配置南宁大都市区空间资源,优化提升主城区,重点向南建设五象新区、向东拓展三塘和邕宁片区,加快推进武鸣城区、吴圩空港新城、六景产业新城以及特色近郊城镇组团建设,全面构建多中心、多组团的大都市区空间结构。

(十八)加快区域性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形成以南宁为枢纽的全方位高速铁路网,规划建设昆明-南宁-玉林-深圳等高速铁路,充分预留区域高铁廊道,重构“多主多辅”的国家客运综合枢纽布局。推动规划建设崇左(凭祥)-南宁-玉林-粤港澳大湾区、南宁-河池-重庆、南宁-百色-瑞丽货运铁路,打通粤港澳大湾区连接中南半岛货运通道和中缅货运通道,加速提升通达北部湾港口货运铁路出海通道能力。规划建设中心城区通往六景、大塘、武鸣、横县、宾阳、扶绥等方向和环大明山市郊铁路。加快落实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2018-2030年),优先建设南宁出区出海出边的通道项目。着力建设区域性国际航空中心,加快机场跑道、新航站楼等建设,支持南宁吴圩国际机场争取第五航权。加快内河水运建设,规划建设平陆运河,实现南宁港与北部湾港的江海联运。加快建设南宁国际空港、南宁国际铁路港等综合交通枢纽,完善枢纽衔接设施和多式联运设施。

(十九)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健全绿色高效交通体系,提高城市核心地区的轨道 *** 密度,优化主干路网布局和城市微循环,加快建设“五横七纵”的快速路网,形成“开放式、 *** 化”的市内交通路网格局。创建国家公交都市,构建以轨道交通、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多模式公共交通系统。统筹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能源结构优化、地下综合管廊、智能电网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二十)提高生态宜居水平。科学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确定全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治理总体格局。深化大气污染治理,持续提升“南宁蓝”品质。实施流域综合整治,持续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大力推动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加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等土壤环境风险。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区域统筹、综合治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提升“中国绿城”品质,深化国家森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构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城市绿地综合体系,率先开展“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及创建国际花园城市。积极开展城市修补,提高滨水空间连续性、可达性,营造高品质强活力的蓝绿 *** ,构建覆盖中心城的无障碍城市慢行绿道系统。大力推进南宁市资源循环基地建设,建设城乡垃圾收运体系,建立生活垃圾处理生态补偿机制。加快乡村生态振兴重点区域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十一)加强公共服务供给。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夯实公共就业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南宁市开展跨境劳务合作,探索在外企较为集中的经济园区或产业集聚区设立涉外劳动纠纷调处机构或外国人服务站。完善学前和义务教育布局,加快学前教育普惠提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促进高中阶段教育特色化发展,在全区率先普及十五年教育。围绕绿色、民族、东盟等文化元素,深入挖掘和传承地方文化与历史文化内涵,积极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健康南宁,加快推进各级各类医院和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住房保障等制度,建立更加安全的社会保障网。强化社会治理,深入推进法治南宁、平安南宁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扫黑除恶等工作,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加快推进5G *** 建设,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应用到生产生活各领域,创建面向东盟的新型智慧城市标杆。

六、强化保障措施

(二十二)建立实施机制。成立强首府战略指挥部,统筹协调推进强首府战略各项工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重大问题及时报告自治区党委、 *** 。完善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营造敢闯敢干的干事创业良好环境。

(二十三)强化政策保障。除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明确不能下放或委托的事项外,按照“能放则放、能给尽给”的原则,把自治区相关权限下放南宁市。推动南宁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招商引资方式创新、城市空间统筹利用、农业农村改革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先行先试,勇当全区改革发展的排头兵。

(二十四)强化责任担当。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切实担起相应责任。区直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按照职能分工,研究具体政策措施,全力做好各项指导支持工作。南宁市要发挥主体作用,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压实工作责任,细化实施方案,明确任务清单,实行挂图作战,举全市之力推动强首府战略全面实施。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一、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在哪里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地址在广西崇左市江州区佛子路23号,该校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实行“区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

二、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介绍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是2009年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实行“区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的历史可追溯到1939年成立的广西省立崇善师范学校,历经广西省立龙州师范学校、广西省龙州师范学校、南宁专区(地区)龙州师范学校、南宁地区第二师范学校、南宁师范专科学校、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阶段。

在8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持扎根祖国南疆,凝练了“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基石”精神,确立了“进德修业、崇学善成”的校训,为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防巩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升本以来,学校不断探索改革和发展之路,办学目标与思路逐渐明晰、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明显提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2016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学校圆满完成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回访检查。教学合格评估之后,学校踏上了由新建本科院校向成熟本科院校变革发展的新征程。

学校现设16个二级学院,41个本科专业、12个高职专科专业,学科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其中:“应用化学”是广西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应用数学”和“旅游管理”为广西高校重点培育学科;少数民族体育、少数民族艺术、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壮汉双语教育是自治区民族院校特色学科;旅游管理、环境设计、制药工程、越南语、化学工程与工艺、物理学、汉语言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小学教育、跨境商贸与物流专业群为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立项建设专业;2018年民族学、教育、旅游管理、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等5个学科成功申报新增硕士授权点立项,学校列入了2018-2020年广西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建设单位,办学层次有望提升。升本以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项,省部级项目近60项,厅局级项目近400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

学校建有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培育基地(省级研究平台)“左江流域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桂西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建有全区高校师范专业办学能力提升教师教育重点培育基地,崇左市壮族文艺创作基地,市级人才小高地,市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与崇左市委宣传部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学专业和“桂西南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习会”;与崇左市人大常委会共建“崇左市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分别与崇左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结成共建单位,在民族音乐、民族工艺美术、民族传统体育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培育和弘扬;各二级学院积极与企业开展协同育人、合作发展活动,合作模式呈现多样化,主要有“共建校外实训室”“一六六”“校中企”“项目制”“订单”式等10多种培养模式。

学校大力加强办学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多年发展,教学科研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校园占地总面积1148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9.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5亿元;校内实验(实训)室120个(324间),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49个。馆藏纸质图书110多万册、电子图书150多万册、电子期刊2万多册,开通了中国期刊网、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二十多种 *** 资源,建立了自动化检索系统,有效支撑我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学校面向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截止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4000人,有越南、泰国、柬埔寨、老挝、韩国、喀麦隆、索马里、加纳、尼日利亚、也门等国家留学生500多名。在校生中有来自包括壮、瑶、苗、侗、彝、仫佬等29个少数民族的民族生,占在校生总人数的53%以上。2018年学生荣获多项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有118人考取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学校着力提高教师水平和质量,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938人,其中专任教师680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11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99人。学校拥有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广西高校教学名师”、广西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人选、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等各类人才称号。

学校利用地处“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前沿阵地的区位优势,先后组团参加7届东盟广西国际教育展,与美国加州大学圣伯纳迪诺分校、泰国庄甲盛皇家大学、泰国曼谷北部大学、泰国南邦皇家大学、越南海防大学、越南东都大学、越南东方大学、柬埔寨国家管理大学、菲律宾塔拉克农业大学等20多所(家)境外高校(企事业单位)建立校际合作关系,互派留学生。与华南师范大学、北京物资学院、 南宁师范大学 等国内10多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帮扶协议,在教师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与崇左市市委宣传部、崇左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崇左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中信大锰崇左分公司、凭祥市电子商务商会、崇左高中等72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共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广西:加快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全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我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文化旅游强区,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

围绕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总目标总要求,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以深化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质量和整体水平为重点,扎实推进我区“三地两带一中心”(即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滨海度假胜地、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中越边关风情旅游带、西江生态旅游带,南宁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建设,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不断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奋力推进新时代我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破除瓶颈障碍,建立新时代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

——坚持质量效益。加快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国际眼光和高点定位,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产业整体水平和发展质量。

——坚持品牌特色。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文化旅游发展新态势,全面增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动能。

——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通过发挥资源大优势,建设大项目,打造大品牌,形成大产业,全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形成,区域旅游经济均衡发展,产业规模快速壮大、产业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旅游总人次、总消费实现翻番,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我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文化旅游经济主要指标迈入全国之一方阵,建成全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先进省区、世界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文化旅游强区建设成效显著。

二、主要任务

(一)构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

发挥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加快打造“三地两带一中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

1.加快桂林国际旅游胜地转型升级。以世界一流为发展目标,着力在生态环境保护、现代产业体系、城乡基础设施、体制机制创新、旅游开放合作等方面综合施策,加快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提质升级。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催生中高端文化旅游新业态。加快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充分发挥桂林国际旅游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建成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

2.加快北部湾国际滨海度假胜地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滨海度假旅游、海丝文化旅游、海洋休闲运动,建设一批高等级滨海休闲设施和度假酒店群。积极开发邮轮游艇、水上运动等旅游新业态。集中开发建设北海银滩、涠洲岛和钦州三娘湾、茅尾海以及防城港江山半岛、京族金滩等休闲度假景区。开辟海上跨国邮轮精品线路,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亚热带滨海度假和海上运动休闲胜地。

3.加快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转型升级。以巴马、东兰、凤山为核心区域,深入挖掘长寿文化、健康文化和民族文化,培育特色鲜明的健康旅游产业功能区,做大做强健康旅游产业规模。开发业态丰富的长寿产品,定期举办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巴马论坛),建成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长寿养生国际旅游目的地。

4.建设中越边关风情旅游带。完善边境地区旅游交通体系,加强边境口岸景点景区建设。深化边贸旅游和民族文化融合发展,建设边贸旅游产业园区,培育带动力强、受益面广的边境旅游产业链。加快建设边关国家风景道,打造边关民族风情特色旅游线路。积极探索中越边境口岸旅游通关便利化新举措,完善跨境旅游管理服务体系,提升跨境旅游国际化合作水平。

5.建设西江生态旅游带。以珠江-西江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为契机,依托西江干流沿江城市自然山水风光、岭南文化、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做大做强西江沿岸生态旅游产业集群,打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旅游带。发挥西江流域多个精华旅游江段的独特优势和气候条件,挖掘西江文化旅游多元主题和特色鲜明的品牌价值,构筑绿色生态旅游廊道,着力打造成为多元化、国际性、全天候的黄金旅游带和中国水运旅游发展的典型示范。

6.建设南宁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全面实施强首府战略,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品牌,强化南宁面向东盟的国际旅游集散功能。引进和建设一批大型都市文化旅游商贸综合体,大力发展商务会展、文化娱乐、都市休闲等业态,做大做强城市夜间经济,建设成为以亚热带壮乡风情为特色、以会展商务和都市旅游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对接大湾区的北部湾核心城市、中国-东盟文化旅游合作交流的中心城市和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的引领城市。

(二)加快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建设

7.优化文化旅游特色产品体系。不断适应多元化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健康养生、山水观光、休闲度假、边境跨国、民族文化等旅游产品,提升特色旅游影响力。培育桂林山水文化体验游、巴马长寿养生休闲游、北部湾休闲度假游、中越边关跨国风情游、桂西北少数民族风情游、桂北和左右江红色体验游、环大瑶山历史文化生态游、桂东岭南风光文化游、海上丝路邮轮游、桂中刘三姐山歌文化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建设滇桂粤边海国家风景道和西江国家风景道。

8.加快大健康旅游产业发展。依托广西丰富的健康旅游资源和长寿生态集群,全面发展以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医疗保健为主体的健康旅游产业。建设医疗旅游产品开发和推广平台,开发与中医药及壮瑶等民族医药相结合的传统健康旅游产品。探索培育特色医疗旅游项目,打造医疗旅游康养小镇和医疗旅游目的地。创建一批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养生养老度假基地。开发长寿养生特色食品,发展养老旅居住宿,打造特色养生品牌,提升健康旅游消费,加快世界健康旅游目的地建设。

9.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进程,推动高新科技在演艺娱乐、工艺美术、游戏游艺等传统文化产业中的应用,引导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扶持优秀原创动漫、音乐美术、影视创作,推出一批文化演艺精品。加强文化科技创新,发展创意设计,催生新型文化业态,建设一批特色工艺美术产业基地,培育一批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基地,打造一批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聚区。

10.培育文化旅游产业新业态。推动文化旅游与农业、林业、水利、工业、交通、住房、医疗、养老、体育等融合发展。依托特色农业资源、乡村文化资源,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建设田园综合体。支持发展森林度假和水利旅游,建设森林公园、森林小镇和水利风景区。依托文化和自然遗产、地质遗迹与矿业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工程和科技场馆等,开发研学旅游产品,建设研学旅游目的地。培育国际性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打造一批体育旅游综合体、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和体育旅游线路。结合全区通用机场、北部湾邮轮母港和高速高铁建设,积极培育低空旅游、邮轮旅游、高铁旅游等旅游新业态。促进文化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多产融合发展态势。

(三)加快推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

11.建设一批文化旅游核心大项目。围绕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建设文化旅游核心大项目。重点建设南宁万有国际旅游度假区、桂林融创万达文化旅游城、北海银基国际医疗康养旅游产业新城、世界智力运动之城、世界实景演艺之都等一批新业态核心项目。加快推进南宁融晟天河·海悦城文化旅游项目、桂林雁山民国风情旅游小镇、桂林乐满地文化旅游康养综合体项目、贺州黄姚古镇文化和旅游产业示范区、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柳州螺蛳粉特色小镇、防城港白浪滩·航洋都市里等一批投资规模大、规划建设理念先进、市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建设。

12.建设一批文化旅游精品景区。加大培育和创建力度,推动现有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提质升级,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重点推进大新明仕田园、防城港江山半岛、巴马赐福湖、北海涠洲岛、桂平大藤峡等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快推进宁明花山景区、百色起义纪念园、涠洲岛鳄鱼山、桂林融创万达文化旅游城、龙胜龙脊梯田景区、三江程阳八寨景区、贺州黄姚古镇、南宁百里秀美邕江·国际园博园景区、凭祥友谊关景区等创建国家AAAAA级景区。大力推进以桂北红军长征主题国家文化公园、左右江红色主题国家文化公园为代表的一批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打造湘江战役红色旅游景区。

13.建设一批文化旅游示范项目。引导建设一批主题鲜明、功能完善、宜游宜业的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基地,鼓励各地建设文创产业园区和文创街区。重点打造提升中国-东盟 *** 视听产业基地、中国-东盟数字文化创意园、梧州骑楼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桂林东西巷街区、桂林五通农民画产业园等一批文创产业园区(街区)。着力打造一批品牌价值高、主题特色突出、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聚集拉动作用的特色文化旅游小镇,重点建设和提升阳朔兴坪古镇、靖西绣球小镇、合浦月饼小镇、苍梧六堡茶小镇、大化达吽小镇等一批特色文化旅游小镇。

14.建设一批文化遗产旅游项目。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力度,加快建设花山岩画风景区,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兴安灵渠、三江侗族村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建设左江流域骆越壮族文化(崇左)生态保护区。加强历史文物、革命文物、民族文物、大遗址、传统村落等保护开发利用,建设一批遗址公园、遗址博物馆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探索将民歌民谣、民族说唱、音乐舞蹈、民俗民情、民族技艺、民族服饰、民族餐饮等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开发,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

(四)实施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重点工程

15.文化旅游示范创建工程。全力做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和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等国家级品牌创建示范工作。重点推进防城港国家边境旅游试验区、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旅游合作区、中越红色旅游国际合作创建区(龙州)建设。做好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特色旅游名县等品牌创建升级工作。

16.文化旅游特色品牌打造工程。健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渠道相结合的全媒体信息传播机制,实现信息化、大数据、精准化的全媒体推广。打造以山水旅游为特色主体的“桂林山水旅游”品牌、以滨海休闲为特色主体的“北部湾滨海度假”品牌、以康寿养生为特色主体的“世界长寿养生”品牌、以异国风情为特色主体的“中越边关风情旅游”品牌、以民歌民俗为特色主体的“刘三姐民族文化”品牌,集中打响做强广西五大文化旅游特色品牌,提升广西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充分挖掘各地资源和特色优势,打造出各具特色的节庆品牌、演艺品牌、美食品牌、地理标识品牌和特色商品品牌等,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7.文化旅游融合精品创作工程。加强文艺创作生产规划,推动文艺与旅游深度融合,鼓励创作以广西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为题材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影视剧作品及广播电视、 *** 视听、综艺节目。申请举办中国-东盟文化艺术节,持续办好广西戏剧展演、广西音乐舞蹈比赛、广西杂技魔术展演等品牌艺术赛事。打造一批影视、文学、戏剧、书画、音乐创作基地,建设一批文艺创作、采风、展示文化休闲工作室。鼓励各类旅游演艺经营主体在旅游城市或依托核心旅游景区开发主题性、特色类、定制类文化旅游演艺项目。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演艺精品项目。每年评选奖励一批文化艺术精品项目。

18.文化旅游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加快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形成层次分明、覆盖面广的旅游集散和服务体系。建立安全便捷的文化旅游交通体系,重点建设通景区公路,完善旅 *** 业运营车辆安全监管体系。加快旅游交通服务设施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交通设施旅游服务功能和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自驾车服务体系、风景道绿道系统建设。继续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提升旅游厕所建设质量与标准,提升旅游厕所管理服务水平。加强文化设施景区化建设,重点建设广西民族剧院,改扩建广西博物馆,推进广西自然博物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中心等一批自治区文化设施建设。结合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市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的旅游服务功能。规划建设具有旅游条件的广播电视设施等公共旅游服务站点。

19.文化旅游市场主体壮大工程。深化国有文化旅游企业改革,发展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有文化旅游企业。打造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引进文化旅游产业战略投资者,推动形成不同所有制文化旅游企业共同发展、大中小微文化旅游企业相互促进、开放多元的发展格局。鼓励和培育文化旅游创意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等多渠道上市挂牌。

20.文化旅游智慧服务提升工程。打造广西文化旅游大数据产业,建设广西文化旅游数据中心。加快建设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景区、智慧饭店、智慧旅游乡村等,建成“广西游直通车”和“一部手机游广西”智慧旅游平台,全面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加强公共文化数字平台建设,大幅提升广西“数字文旅”服务水平。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在节目 *** 、 *** 传输、大数据云计算等优势资源,建设广西文化旅游云平台,充实特色文化旅游视听内容,提供智慧旅游音视频一站式服务。

21.文化旅游惠民富民工程。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公共设施、乡村传统工艺振兴、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乡村文化人才培育等富民助推计划,形成文化旅 *** 业惠民富民新格局。实施文化旅游便民利民工程,推进文化旅游志愿者服务站建设,推广文化惠民卡,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推动重点景区适度降低门票价格,鼓励公共资源型旅游景区免费开放;鼓励实施景区免费开放日、旅游一卡通、电子消费券、旅游年卡等措施,让人民群众享受实惠。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区各级党委、 *** 要充分认识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对文化旅游工作的领导,贯彻落实好中央和自治区有关产业支持政策,研究制定促进本地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领导协调机制,形成自治区统筹、市县主抓、部门联动的良好局面。自治区每年召开1届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由各设区市竞争申办,对大会承办地文化旅游发展产业予以重点支持。

(二)加强规划引领。做好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高水平编制全区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各类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建立规划统筹机制和“多规合一”机制,加强文化旅游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国土空间、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相衔接,发挥综合联动效益。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实施规划评估,提高规划的执行力度。把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纳入各级 *** 的工作部署,强化督察考核,促进规划实施。

(三)加强支持引导。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多渠道筹集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适度扩大文化旅游产业用地供给,优先保障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和乡村旅游项目用地。大力发展对外文化旅游服务贸易,扶持具有广西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出口。统筹使用自治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设立文化旅游发展基金。发挥好各级 *** 资金和优惠政策的引导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社会资本,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

(四)加强人才培养。编制全区文化旅游人才发展规划,重点抓好管理、经营、创意和服务等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文化旅游领域职称改革,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人才激励机制。将文化旅游人才培训纳入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就业培训和职业教育计划,依托重点院校、龙头企业、社会机构建设一批示范性文化旅游培训基地,进一步提高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推动成立新型文化旅游智库和文化创业研究机构,加强文化和旅游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平台建设。支持文化旅游企业与区内高等学校、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支持开展职业技术类的社会办学。探索与粤港澳地区、东盟国家的区域性人才培训合作。

(五)加强市场监管。健全文化旅游市场监管机制,推进文化旅游市场监管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推进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和队伍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涉文旅部门联合执法检查,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持续开展全区文化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行动。加强行业标准建设,提升文化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文化旅游市场安全综合治理,确保交通、食品、卫生等重点环节安全和旅游设备设施运行安全。

(六)加强监督考核。建立健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科学考核评价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将考评情况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工作实绩和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适时开展督查检查,通报各地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在哪个区

一、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在哪个区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是在崇左市江州区,具体地址在广西崇左市江州区佛子路23号,该校是一所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历史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二、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简介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是2009年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实行“区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的历史可追溯到1939年成立的广西省立崇善师范学校,历经广西省立龙州师范学校、广西省龙州师范学校、南宁专区(地区)龙州师范学校、南宁地区第二师范学校、南宁师范专科学校、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12月,原南宁地区第二民族师范学校并入学校,组建成新的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阶段。

在8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持扎根祖国南疆,凝练了“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基石”精神,确立了“进德修业、崇学善成”的校训,为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防巩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升本以来,学校不断探索改革和发展之路,办学目标与思路逐渐明晰、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明显提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2016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学校圆满完成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回访检查。教学合格评估之后,学校踏上了由新建本科院校向成熟本科院校变革发展的新征程。

学校现设16个二级学院,41个本科专业、12个高职专科专业,学科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历史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其中:“应用化学”是广西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应用数学”和“旅游管理”为广西高校重点培育学科;少数民族体育、少数民族艺术、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壮汉双语教育是自治区民族院校特色学科;旅游管理、环境设计、制药工程、越南语、化学工程与工艺、物理学、汉语言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小学教育、跨境商贸与物流专业群为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立项建设专业;2018年民族学、教育、旅游管理、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等5个学科成功申报新增硕士授权点立项,学校列入了2018-2020年广西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建设单位,办学层次有望提升。升本以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项,省部级项目近60项,厅局级项目近400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

学校建有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培育基地(省级研究平台)“左江流域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桂西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建有全区高校师范专业办学能力提升教师教育示范基地,崇左市壮族文艺创作基地,市级人才小高地,市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与崇左市委宣传部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学专业和“桂西南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习会”;与崇左市人大常委会共建“崇左市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分别与崇左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结成共建单位,在民族音乐、民族工艺美术、民族传统体育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培育和弘扬;各二级学院积极与企业开展协同育人、合作发展活动,合作模式呈现多样化,主要有“共建校外实训室”“一六六”“校中企”“项目制”“订单”式等10多种培养模式。

学校大力加强办学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多年发展,教学科研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校园占地总面积1148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9.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5亿元;校内实验(实训)室120个(324间),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49个。馆藏纸质图书110多万册、电子图书150多万册、电子期刊2万多册,开通了中国期刊网、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二十多种 *** 资源,建立了自动化检索系统,有效支撑我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学校面向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截止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6000人,有越南、泰国、柬埔寨、老挝、韩国、喀麦隆、索马里、加纳、尼日利亚、也门等国家留学生400多名。在校生中有来自包括壮、瑶、苗、侗、彝、仫佬等29个少数民族的民族生,占在校生总人数的53%以上。2018年学生荣获多项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有118人考取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学校着力提高教师水平和质量,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994人,其中专任教师680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33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99人。学校拥有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广西高校教学名师”、广西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人选、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等各类人才称号。

学校利用地处“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前沿阵地的区位优势,先后组团参加7届东盟广西国际教育展,与美国加州大学圣伯纳迪诺分校、泰国庄甲盛皇家大学、泰国曼谷北部大学、泰国南邦皇家大学、越南海防大学、越南东都大学、越南东方大学、柬埔寨国家管理大学、菲律宾塔拉克农业大学等20多所(家)境外高校(企事业单位)建立校际合作关系,互派留学生。与华南师范大学、北京物资学院、 南宁师范大学 等国内10多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帮扶协议,在教师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与崇左市市委宣传部、崇左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崇左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中信大锰崇左分公司、凭祥市电子商务商会、崇左高中等72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共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谐学校”“广西高等学校安全文明校园先进单位”“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全区高校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广西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广西高校五四红旗团委”“ 广西大学 生创业示范基地”“崇左市‘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先进后盾单位”“广西高校舆情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社会声誉日渐提升。

今天的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紧紧抓住北部湾经济区、桂西资源富集区和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以及南宁-崇左-凭祥对外开放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增强服务崇左及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使命意识,提出了适应国家和地方发展要求又符合学校自身实际的办学总体定位:立足崇左,服务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把学校建设成为适应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在同类院校中处于先进水平的富有师范、民族和边疆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